我是冠綸,Studio24 貳肆影像 的專案經理與共同創辦人。回想2020年初,大學剛畢業時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開業,每天都在想著下一個案子在哪裡。但4年過去,我們不只存活下來,更與HOLA、MUJI台灣無印良品、大學眼科、羅氏大藥廠等知名品牌建立長期合作關係。這段期間,我們完成超過100支商業製作,也從中發現一個驚人的數據:有高達80%的專案延誤或預算超支,都源自於前製溝通的疏漏。
身為影片製作公司,我們深知每個商業廣告與形象影片製作背後,都有一位承受巨大KPI壓力的行銷人 – 在有限預算內,創造最大的品牌聲量、在緊迫的檔期中,確保影片如期上線、更要承受各方意見的拉扯。而前製期的溝通品質,正是決定專案成敗的關鍵。
今天,我想分享 Studio24 貳肆影像 這幾年累積的前製溝通心法,希望能幫助更多品牌方、廣告代理商與影像製作公司建立更順暢的合作模式。
為什麼影片製作的前製溝通如此重要?3個血淋淋的教訓
在深入討論流程之前,讓我先分享幾個同行發生的案例:
案例一:行銷團隊與劇組的想像落差,導致前置延誤
某保健食品的形象影片,客戶說想要「簡約質感」,該製作公司理解為極簡、在白棚拍攝的風格,但客戶心中的簡約其實是「北歐家居風格」。結果在PPM時決議整個腳本需重新撰寫、場景重新尋找,進而導致交片期延後12個工作天。
案例二:企業內部的溝通誤差,導致後製成本大幅提升
某知名企業的電視廣告,後製調色時客戶方的長官突然說:「為什麼代言人片尾拿的是B產品,不是說要拿A產品嗎?」全場一陣靜默,和行銷窗口事前接受到的資訊完全不同。最後該製作團隊請專業後期公司把產品換掉,雖影片順利上線,但後製成本與原本預期幾乎增加快60%。
案例三:代言人的時數拿捏不精,導致現場工作氛圍緊張、甚至延伸額外費用
某廣告代理商自行敲定藝人時間及撰寫腳本,經客戶同意後才詢問製作公司可行性,最後發現該腳本有大量的場景需求及服裝調整,根本無法在藝人原先談定的工作時數內拍攝完成。進退兩難之下,最後該廣告代理商自行吸收六位數的超支成本,該專案以賠錢收場。
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個問題:當雙方對「畫面、內容、風格」的想像不同步時,後續的修改成本較有完整事前規劃與溝通的專案相比,大幅增加時間成本與費用。
五大前製溝通流程詳解:從模糊概念到具體畫面
1. 腳本視覺化:對標各方對於畫面的想像
腳本是廣告影片的靈魂,但文字描述往往充滿想像空間。「產品優雅地浮現」是怎麼浮現?「活力飽滿的辦公室」究竟長什麼樣子?這時,腳本的視覺化有助解決各方的想像落差
a. 參考影片拼貼(Reference Board) – 從YouTube、Vimeo、Pinterest、歷年作品集等處找尋類似鏡頭,並於腳本簡報中與對應的情節一同描述
- 適用情境:快速、畫面較直觀或不設限、預算有限的專案
- 優點:製作快速、易於理解、節省溝通成本
b. 分鏡圖(Storyboard) – 聘請專業分鏡師手繪分鏡圖,以圖片和客戶溝通每個分鏡與構圖;**畫出每個關鍵鏡頭,並於標註鏡頭秒數
- 適用情境:中型預算專案、分鏡精準或故事性較強的影片
- 優點:成本與精準度的最佳平衡點
c. 動態腳本(MotionBoard)– 以動畫軟體或較簡易的實拍呈現,可直接收到打樣的raw model
- 適用情境:預算充足的大型專案、複雜的運鏡走位設計、大量虛實整合
- 優點:幾乎等同於預覽成片,大幅降低雙方的認知落差,若企業內部溝通較複雜者可考慮執行
- 成本考量:前製溝通成本高昂,佔全案總預算較高
除腳本外,影片色調的前期設定也可一併於此階段討論。影片的色調由場景、美術陳設設計、演員的造型、以及後期調色等因素共同影響,對於最終成品的氛圍有深遠的影響。
在這個階段,我會準備一份「氛圍圖」(Moodboard),展示想在成品中營造的氛圍:
- 冷色調:科技感、專業、理性
- 暖色調:親和力、溫馨、人情味
- 高對比:戲劇性、衝擊力
- 低對比柔和:優雅、質感
2. 場景與美術:打造品牌的視覺世界
場景不只是故事的發生場域,更是品牌個性的延伸。廣告影片中良好的美術設計,能在觀眾還沒看到產品或服務前,就傳遞品牌價值,建立鮮明的第一印象。若品牌可在第一時間提供CIS、企業標準配色等資訊,更能有助讓美術設計一次到位,更符合客戶需求之餘,也能減少來回修改的時間成本。
美術設計的發展方向將大幅度影響製作預算,不同規模的製作也有對應適當的溝通模式,可協助客戶在理想的預算框架內完成符合需求的設計。
a. 風格參考圖
- 提供10-15張風格參考圖,說明可如何在現有場地進行陳設、含色調參考
- 適合:預算有限的專案、直接於客戶提供的場景拍攝、無大幅度改造實景攝影棚需求、可接受一定程度的想像空間
b. 場景合成圖
- 美術指導到場勘景後,以現有格局製作合成圖,包含色調參考、場景的佈置提案
- 適合:需改造實景攝影棚或現有場景的專案、專案需求精準明確、相當注重場景氛圍的專案
c. 場景設計圖
- 專業美術團隊繪製設計圖,可以2D或3D呈現,包含施工圖、道具清單、色調參考
- 適合:於大型攝影棚從零開始搭景製作的專案、需手工製作的道具(如:拍攝美妝保養產品廣告的展示台)、規模較龐大的專案
除了道具之外,影片主角之一 – 產品也是我們會特別提醒客戶的細節。
曾遇過某客戶由於工廠趕不及出貨,只能先提供兩件產品的打樣,到場後才發現兩款樣品都各自有瑕疵,會有誤導觀眾的反效果,只能用大量的後製來修除瑕疵,進而延伸高額的後製成本。
3. 演員選角:演員,是品牌目標客群形象的具象化
比起電影或電視劇中的演員,廣告演員的選角上,我們更著重於演員形象對於品牌目標客群的適配度。好的演員選擇可讓觀眾更容易將自身,投射在廣告影片中營造的理想形象。
a. 照片 / 作品集選角
- 適合:以演員形象為主要篩選條件的角色、台詞較少的角色、背景演員
- 可看演員先前參演的其他影像作品、model card的形象來評估人選
- 建議:要求提供三個月內的生活照,並需使用手機原況相機拍攝,不可進入修圖軟體調整照片
b. 提交試鏡帶
- 提供統一命題,讓演員在自有場地中演繹情境。如:請在鏡頭前演出:品嚐食物後感到美味、滿足的表情,總長度請控制在10-15秒內
- 演員可完全依靠自身表演技巧做演出,或可自備簡單道具模擬情境
c. 實體試鏡
- 時間成本:單一角色約需半天至一天時間,視單一人選數量及總共需試鏡的角色數而定
- 優勢:可親眼看見演員的表演技巧及形象,並可現場溝通,測試其表現能否符合想像
- 會有額外的費用:含每位試鏡演員到場的車馬費用、試鏡場地租金
在提交演員給客戶選擇前,同時需和演員對焦以下事項,避免後續有合作的糾紛
- 預計公布入取與否的日期、安排定妝的日期、預計拍攝的日期、有無需另外保留的雨備日
- 預計拍攝的總工作時數
- 身上是否有可明顯辨識的刺青、是否有做指甲等
- 近期有無因應其他拍攝工作,需整理髮型、刮鬍子等改變外型的需求
- 後續成品的使用情境、授權的播放渠道與年限
4. 造型定裝:角色形象的見微知著
造型可最直觀的呈現出演員目前的狀態,如:準備出門上班、有一定位階的男生上班族,會穿著體面的商務造型、搭配乾淨清爽的妝容及整齊的髮型,讓觀眾一眼就知道角色的定位。
定裝會議的標準流程
- 造型師讀完腳本後,依據導演及客戶需求進行造型提案(每個角色2~3套選擇)
- 邀請演員到定裝現場,現場一一試穿衣服、搭配對應髮型與妝容並拍照紀錄
- 挑選適合造型,進行細節調整(配件、髮型、妝容)
- 最終定案並製作造型表格,供現場拍攝的依循文件
常見造型地雷
- 配色與現場環境不符,導致演員無法於畫面中成功凸顯出來。如:在充滿綠意的戶外場景穿著綠色服裝
- 搭配細條紋服裝,導致在拍攝時畫面產生摩爾紋
- 非允許品牌、競品Logo、有版權圖樣的露出
- 季節感不符腳本設定,如:在夏天的海邊穿著冬季外套
5. 專案時程管理:按表操課,確保影片能如期上線
精準的時間管理,協助品牌及行銷人員對齊媒體投放、行銷廣宣等行程安排,讓影片能在對的時間發揮最大綜效。
標準廣告製作時程(以一支影片,片長約30秒為評估基準,無3D動畫需求)
- 腳本開發:5 ~ 7 個工作天
- 前製準備:7 ~ 20 個工作天
- 拍攝期:1 ~ 3 個工作天
- 初剪:3 ~ 7 個工作天
- 修改調整:3 ~ 7 個工作天
- 調色/調光:1 ~ 2 個工作天
- Resize、依客戶需求輸出指定格式:1 ~ 2 個工作天
- 總計:21 ~ 48 個工作天(不含例假日)
以先前的經驗,企業規模龐大、組織架構較複雜及決策權落在不只一個部門的客戶,我們會建議預留更多的時間供內部溝通、修調及確認,避免做出的成品不符合某一單位需求的窘況發生。
